盐都概况
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,地处苏北平原中部,位于国家沿海大开发的腹部黄金地段,东濒黄海,西临淮扬,北通陇海线,南跨苏通大桥而联袂苏锡常、接轨大上海,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盐城的核心区。
盐都区境在商周时为“淮夷地”。春秋时始属吴,后属越,战国时属楚。西汉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,始设盐渎县(一说元狩四年前置)。东晋安帝义熙七年(公元411年),改盐渎县为盐城县。北齐于此设射阳郡,陈时改为盐城郡。隋末,韦彻起义据此置射州。民国22年(1933年),江苏省于盐城设行政督察区,后改为盐城区。1936年,又改为第六督察区,盐城县先后隶属之。1940年10月,盐城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。1946年4月,改盐城县为叶挺县。1949年4月复名为盐城县。自1940年10月后,盐城县先后隶属盐阜区、盐阜分区、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、苏北盐城行政区、苏北盐城专区、江苏省盐城专区、江苏省盐城地区。1983年初,实行市管县(区)体制,盐城为省辖市,盐城县撤销,盐城镇成立盐城市城区,其余乡镇为盐城市郊区。1996年9月,国务院批准撤销盐城市郊区,设立盐都县,隶属盐城市。2004年初,国务院批准撤销盐都县,设立盐城市盐都区,仍隶属盐城市。
全区共有建制镇8个、4个街道、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省级度假区,拥有250个村(居)、3个管理区、1311个村民小组。 区行政中心以西4千米有204国道和宁靖盐高速公路,90千米有京沪高速公路;以南4千米有盐徐高速公路;以东6千米有新长铁路,10千米有盐通、盐连高速公路,13千米有盐城机场,50千米有大丰港、70千米有射阳港,204国道东侧还有国家三级航道通榆河。经高速公路驱车到达南京只需2.5小时、上海3.5小时、北京10小时,铁路南接京沪线和宣杭铁路,北接陇海线,除开通货运外,还开通南通至淮安、连云港至南京、泰州至成都、兰州、哈尔滨、青岛,南通至北京、太原以及扬州至四方、成都的往返客运列车。国内航线开通北京、广州、西安、重庆、温州、南通往返航班,国际航线开通韩国首尔航班。除此,境内还有盐淮、盐兴、盐金省道公路和盐邵、盐宝线和兴盐界河等级航道。镇村公路普遍实施黑色和硬化工程,公路网四通八达。
经济运行稳中有进。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亿元、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,分别增长7.8%、15.6%,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.77亿元,同口径增长6%,二三产业占比达91.5%,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增幅位居全市前列。工业经济稳步攀升。在汽配产业销售下降的情况下,全口径工业和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分别突破300亿元、200亿元。20个细分行业有18个实现正增长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面从55%提升到64.7%,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,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从37家增加到51家。宝鼎电动工具获评省科技小巨人企业,悦达纺织跻身市四星级企业行列,华盛电气在“新三板”挂牌,挂牌企业总数达10家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10亿元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亿元,分别增长10.6%、11.9%。3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销售105亿元、完成税收4.3亿元,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0家。完成服务业投资170亿元,顺丰盐城智慧电商物流园、海外海盐城汽车城等项目主体竣工,万达广场建成开业。城西南现代物流园开票销售超60亿元,东方汽车广场乘用车销售量突破4万辆,电商快递产业园日处理快递占大市区近80%。现代农业扩面增效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1.6万亩,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,发展稻渔、藕虾综合种养2万亩,台创园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目录。新增家庭农场105家、农民合作社24家,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0家,培养职业农民的做法全省推广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47.6%。获批农业“三品”35只,盐都草莓、北龙港青虾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审核,成功举办首届特色农产品展销会,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力跻身全国50强,创成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。
产业强区扎实推进。突出产业集聚,主攻重大项目,提升园区功能,发展后劲持续增强。产业培育迈出新步伐。新兴产业迅速成长,智能终端产业园累计集聚项目66个,投产达效企业40家,实现开票销售80亿元,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。特色产业提档升级,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79个,完成投资42亿元,输变电产业园创成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。乡村旅游活力迸发,成功举办“畅游盐都金秋行”等系列活动,全年接待游客人次、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5.6%、21.6%,三官农庄创成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。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。深入开展“产业项目推进年”活动,举办专题招商推介20场次,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2个,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2个,总投资130亿元的东山精密电子项目主体竣工,总投资100亿元的北大科技园正式落户。完善现场督查、月度通报、集中会办的项目推进机制,全年新开工、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68个、49个,列市12个“两重”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。园区建设实现新提升。盐城国家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提升15位,被评为“十三五”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,智创小镇总部研发区、邻里中心等项目快速推进,智能终端产业园创成省级科技产业园。全民双创园建设持续发力,新建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,累计入园项目达到250个,全年新增开票销售30亿元。
发展活力日益增强。以改革解难题,以创新强支撑,以开放扩空间,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重点改革落地见效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,商品房销售180万平方米、库存同比下降6%,“营改增”等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。政务服务“一张网”加快建设,率先全市建成网上旗舰店,高新区纳入全省相对集中许可权试点,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。设立“1+3”产业引导基金50亿元,3个项目入选省PPP项目库,AA级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展到7家,盐高投、市城镇化集团实体化运营稳步推进,创成省金融生态优秀县。苏北首家实现区镇村三级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全覆盖,率先全市推行村财镇管改革试点。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全面启动,全市首批通过省土地确权验收,农村“三资”管理“盐都模式”全省推广。创新能力不断增强。新签约产业研究院7家,南理工技术转移分中心、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盐城分中心建成投运,智能终端产业研究院获批省级质检中心。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、省首台套重大装备10只,东九重工、康杰机械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,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6.22件跃升到11.56件,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、马德里国际商标7件,总数与增量均列全市第一。发放科技贷款2.7亿元,“苏科贷”总额连续三年苏北第一。引进院士团队1个、“千人计划”专家9人、领军人才65人,神农大丰获批省院士工作站。开放合作持续深入。新签约外资项目10个,其中超3000万美元项目6个,进典阀门、大兴住理工等项目竣工投产,注册外资实际到账8152万美元,增长19.3%。完成进出口总额7.45亿美元,其中出口5.53亿美元,增长67%,培植外贸企业21家。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3家,境外投资规模位居全市前列。
城乡建设展现新貌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,着力强基础、优环境、提品质,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。城市功能加快完善。八大类112项城建交通重点工程完成投资98.6亿元,盐渎路跨宁靖盐高速大桥、南环路接线工程建成通车,地下综合管廊、科技广场等项目快速推进,新建提升绿地496公顷,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3.4%。开展重点路段、环境卫生和城市“牛皮癣”三大专项整治,建立市容秩序、老旧小区、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,内环高架沿线美化亮化加快推进,整治老旧小区12个,改造棚户区1193户,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。镇村形象不断出新。大纵湖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,楼王镇通过省人居环境范例奖验收,潘黄新民被评为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。实施双新北路跨盐宝河大桥工程,125省道四期、康庄大道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车,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90公里,新改建农桥135座,交通干线沿线整治“五项行动”扎实推进。农村康居工程顺利完成,改造一般农户C、B级危房2227户,新建龙冈晓庄、秦南东方红等一批示范点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城市板块和郭猛镇有序推进,农村生活垃圾信息化管理被住建部列为推广案例。生态环境更加宜居。扎实开展“263”专项行动,关停小铸造企业10家,改造燃煤锅炉36台,整治畜禽养殖场1329家,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2%,秸秆禁烧连续四年实现卫星监测“零火点”、省市巡查“零通报”。全面推行“河长制”,整治城市非骨干河道26条,秦南、龙冈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,蟒蛇河整治水下工程通过省级验收,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调整获省批准。大力实施“一片林”工程,新增成片林1万亩,建成朱沥沟生态防护林57公里,林木覆盖率提升到23.5%,龙冈森林公园入选国家生态公园试点,大冈、学富通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验收。
群众生活不断改善。聚焦惠民利民,实施十大类3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,新增财力的90%以上用于民生领域。富民增收成效显著。新增城镇就业1.2万人,扶持自主创业2995人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800元、20600元。新增各类参保人员3.7万人,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到位。脱贫攻坚力度加大,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6484户13929人实现脱贫,纳入帮扶体系的44个低收入村有26个年经营收入达18万元。完善困难群体关爱机制,支出各类救助资金1.15亿元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。盐城枫叶国际学校幼小部、南师大盐城实验学校开学招生,崇礼路幼儿园、义丰小学建成使用,时杨中学、大冈中学通过省四星级高中创建验收,创成省社区教育示范区。全民健身广场实现乡镇全覆盖,被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。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复审,新改建村卫生室130个,共建名院名医工作室6个,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.9%,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。开展文化惠民巡演活动500多场次,现代淮剧《过江》、群口快板《小城大爱》晋京献礼十九大,现代淮剧《菜籽花开》获省文华大奖,荣获苏北首家“中国曲艺之乡”称号。入选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地区,区社会福利院一期试运行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扎实开展“三带三联”大走访活动,建立问题收集、交办、督办制度,重点问题解决率达90%。全面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,依法治访机制不断完善,安全生产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实现“双下降”。秦南泾口获评全国文明村,杨长春当选“中国好人”,董兆付当选“江苏好人”,区公安出入境管理大队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,毓龙路实验学校被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。“七五”普法全面开展,创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(居)10个。深入开展“黄海”系列行动和外流涉羟犯罪专项整治,技防“村村通”工程基本建成使用,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1%,连续十三年获评省平安县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